百年華誕︱永懷感恩、傳承大愛,一醫人不能忘卻的“育英情”
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2019.11.3
在我院,“育英”二字是愛的象徵、奉獻的標誌。上個世紀九十年代,著名溫籍台胞何朝育先生和夫人黃美英女士捐資建造了育英門診樓、育英病房大樓,資助了急診綜合樓的建設,捐贈了磁共振等設備,使我院競爭力顯著增強,有效地緩解了百姓“看病難、住院難”問題。
明天,我院即將啟動建院100周年社會公益醫療活動之2019世界溫州人微笑聯盟唇腭裂醫療公益活動(溫州站)。這是由何朝育先生和黃美英女士的兒子何紀豪先生發起的慈善項目,也是“育英”精神在新時代的創新和演繹。此時此刻,讓我們懷著感恩之情和敬意之心,重溫“育英”記憶,傳承“育英”精神,撒播人間大愛。
何朝育先生與黃美英女士是旅居臺灣的20萬溫籍臺胞中最具影響力的人士,也是迄今向我市捐贈款額最多的溫籍人士,為改善我市教育、醫療衛生和社會公益事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1992年,何朝育先生與黃美英女士來到我院前身、原“甌海醫院”舊址,因目睹青石石碑上銘刻“甌海醫院”四個蒼勁有力的大字,回憶起當年被日寇關押在甌海醫院受苦受難的畫面以及醫院醫護人員對他的悉心照顧,同時又看到病人席地而坐等候看病的擁擠現象,萌發了慈愛之心。他與時任溫州醫學院院長李日千等聯繫,表達捐資我院的意願。
同年 6 月 5 日,他向我院捐贈了港幣 1500 萬元,作為建造育英病房大樓和育英門診大樓費用。至 1995 年,實際捐資 1772 萬港幣、人民幣 300 萬元。1998年7月,他看到醫院建設工程效率很高,又捐資400萬元港幣,擬用於興建急診綜合樓。
除了捐資建樓,他們還捐贈了三菱電梯、空調冷水機、磁共振設備、皇冠轎車和豐田救護車等。
據院史記載,1995年育英病房樓竣工使用以後,我院實際開放的床位數翻了一番,超過1000張,為全省開放床位最多的醫院之一;育英門診大樓投用以後,我院門診用房增加了1萬6千多平方米;急診綜合樓的投用增加急救用房7713平方米。他們的善舉不僅大大改善了當時我院的辦醫條件和診療環境,使我院競爭力顯著增強,也有效緩解了當時醫療用房緊張的局面,大大提高了患者就醫的滿意度。
據瞭解,何朝育先生和黃美英女士在捐資家鄉醫療、教育等事業時非常大方,從不計較回報,但他一家卻生活得極其簡樸。上世紀初90年代初,我院口腔科原主任汪春仙曾為黃美英女士做口腔檢查。令她深感意外的是,到大陸做客的黃美英女士當時穿的紅衣服居然是她當年結婚時購買的。我院老領導許方洪曾參與過當年的各項捐贈事宜,他說,“何先生是一個從不求回報的人,是永遠的楷模。當時建設病房大樓資金短缺,是何先生慷慨地拉了我們一把,兩座大樓的建成是醫院發展的轉捩點、里程碑。在建造病房大樓時,我們為他準備了名譽院長室,他卻勸我們將之用於醫療。”
多年來,何朝育先生和黃美英女士對我院的幫助一直銘記在職工心中。我院老領導葉文根說,“在我院發展最關鍵的時候,何老先生拉了我們一把,也正是如此,我院廣大職工尤其是親眼見證過那段歷史的老職工們,對何老先生都有著親人一般的感情”。
為表達全院職工對何朝育先生與黃美英女士的敬仰之情,為更好地傳承“育英”精神,我院要求醫護人員身體力行,積極用專業知識服務社會,造福百姓;將“育英”寫入醫院《院史》和在百年紀錄宣傳片中予以體現;並將南白象院區主入口道路命名為“育英大道”,在院區的西南面建造了“育英公園”,種植了“育英紀念樹”,立碑紀念。
來源:宣傳處
文字:黃麗穎
攝影:郭溫華、周中行、潘力
編輯:王堅連
審核:黃麗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