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市鹿城區概況

肆.民俗節日

●春節●
    開門炮
    初一清晨,家家戶戶放雙聲爆仗和百子炮,預祝新年吉祥如意,興旺發達。
    食年糕
早餐多食年糕。“糕”與“高”諧音,謂“一年高一年”。
    拜年
早起幼輩即向父母等長輩拜年、然後攜元棗、桂圓、荔枝等禮物外出拜年。同輩拜年,互相拱手,互致“新年好”、“恭喜發財”之類賀辭。拜年活動一直延續到正月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每年正月初一上午,黨政領導部門邀請各界人士舉行團拜,以減少百拜繁冗。
    新年酒
春節間,各家擺“新年酒”宴請親友。新年酒無一定規格,時間通常在初一至初五之間。瑞安往昔在初五祭祖“完真”日擺酒。
    開筆
    初一,讀書人裁一紅紙,上寫祝賀新年詩句,或寫“新春開筆,大吉大利”字樣,叫做“開筆”。
    開市
春節間一般商店都不開業,居民所需食品和生活用品,都在節前購置。初三四後,各店陸續開市。開市時張紅掛彩,鳴放鞭炮。近幾十年來,許多商店為方便居民,初一照常營業,或同行業輪流開門應市。
    送元寶
農村有“送元寶”者,在春節期間,兩人搭檔,手持銅錢串和萬年青樹枝,挨門念《送元寶》謠。一人念祝福辭,一人應“好”。如“元寶進道壇–好!”“金銀滿上間–好!”溫州有諺“正月初一送元寶,講的都是好”,即指此俗。
    長八日
正月初八,每家庭院燃薪柴,稱為“燎火盤”。孩兒跳火堆和燃放煙花取樂。善男信女連袂往近郊太平寺祈求保佑全家安康。

●元宵● 
元宵也稱上元節、燈節。從正月初五起至十八日止,城鄉開展舞龍燈活動。十四至十六是“正燈”日子為舞龍燈活動高潮、常見龍燈有布龍、紗龍、凳板龍和首飾龍。龍燈隊穿街走巷,至大戶人家庭院舞龍、“參龍”。
“參龍”時,燈師在鼓樂聲中唱龍燈歌,為該產主人祈福。龍燈歌有一定模式,燈師針對戶主姓名,身份,即興添加歌詞、各地還有調馬燈、舞魚燈、摹獅子,踏高蹺、扮柳翠等項文娛活動。
洞頭漁民是日還放“孔明燈”、燈係油光紙做,中納浸油火頭紙,點燃後,氣體膨脹,紅燈冉冉升起,飄向海空,場景十分壯觀。

●春祈攔街● 
溫州城內每年農曆二月初一從康樂坊開始,至三月十五日五馬街止,主要街道依次舉行祈福活動,稱“攔街福”,為地方性傳統節日。
攔街福舉行之日通衢設紅樓,紮花門,張布幔,懸燈結彩。氣氛熱烈。街頭還上演戲曲、彈詞、木偶,以及滾龍、踏高蹺、猜燈謎幾集各種文娛活動之大成、同時家家設祭台、擺盆景。陳花卉,稱作“花祭”、店鋪以減價招徠顧客,各方遊客雲集。人晚燈燦輝煌管弦齊作,城門大開,任人出入、活動至午夜才息。第二天,別處街道又舉辦“攔街福”。
“攔街福”中,西郭三港殿前大壽桃最為精奇、米制壽桃高齊屋簷,闊跨街面。上置《西遊記》、《水滸》、《三國》各米塑人物數達幾百個,此外尚有蒲清州珠囤,狀如亭係由數十萬顆彩珠紮成、囤上構織戲曲人物、龍鳳和各種圖案五光十色,眩人眼目。
1952年溫州城鄉物資交流會時,曾舉行類此文娛活動,為時三大不稱“攔街福”。

●端午●
端午節亦稱端陽節溫州稱“重五節”。
    裹粽
    端午家家裹粽。種類有肉粽、豆沙粽、白糖蓮子火腿粽、淮百粽和蠶豆粽等。農村人以早稻稈灰取汁煮粽,粽香耐藏,稱作“灰湯粽”、端午前一兩天,出嫁女兒必送粽給娘家。娘家回贈紙扇、香囊等物。
    划龍舟
    溫州東部平原,河道交錯,幾乎各村都置龍舟。南宋葉適詩“一村一船遍一邦, 處處旗鼓爭飛揚。”劃龍舟從五月初一開始、至初十前後結束。
賽龍舟時,河道鑼鼓喧天,數條或數十條龍舟展旗競先。岸上觀客呐喊助威,場面壯觀。
    扮台閣
    台閣有水陸兩種。
水上台閣為彩舟、舟長而闊,上裝樓臺,周插彩旗、台上有男女妝扮戲曲人物,形象生動、舟前後置秋千架,有幼童飾龍大,上下翻蕩。船尾男女青年扮艄公艄婆。台閣在樂聲中緩行,見岸上掛出紅綢時,乃進退各三次已而收紅。市區幾座廟宇均備有台閣,以蟬街方仁殿最有名。
陸台閣以木板為台,亦坐一組戲曲人物,由多人肩扛(後改在板車上搭台)遊行,此項活動在元宵或攔街福肘舉行。
    避邪驅疫
    端午,大戶人家中堂懸掛鍾馗像;門上插菖蒲和艾草;小孩臂繫五色絲線,稱“長命縷”。

●七夕● 
七月初七為乞巧書、各家用米粉製成舌狀糖糕,稱作“巧食”。七夕晚,巧食係以小孩端午所佩“長命縷”,擲於屋瓦上,讓喜鵲銜去搭橋,幫助織女星渡過銀河。

●中秋●
    賞月
親友間互送月餅。月餅圓形,古人月團圓之意,溫州月餅除蘇式、廣式外,尚有空心月餅與直徑逾尺大月餅。
是日,在外地親人盡可能回家,團聚歡宴。宴席上常有芋艿、粉干、蝤蛑、新鴨等菜。夜晚,各家備月餅瓜果,在中庭賞月至深夜。市區積穀山麓有座小石橋,橫跨玉帶河上名王帶橋。千秋夜半、皓日投影於河,小橋東西各半,像月亮擔著橋,故又名“月擔橋”。
是夜,常有三五結伴前去觀賞。
    小擺設
中秋前三四天,永嘉、瑞安富實或小康人家,在中堂擺設幾張方桌,圍以錦圍,置“小擺設”。小擺設模擬文昌帝君廟,設神像、几案、車馬、兵器及執事等。製作精巧,有觀賞價值。
清光緒年間,永嘉城內新福興和陳啟興鎮店兩家小擺設,尤具特色、新福興擺出大錫器,小在半市寸至五市寸之間多達十桌,一溜兒鋥光閃亮、陳啟興更是匠心獨運,第一置銀色門牆、彩樓,內有走馬燈不停旋轉,並用紅水架置一金魚缸,缸內錦鱗唼蝶嬉戲。門提燈、高燈,紅燭高燒。兩旁靠欄杆處,彩旗招展,兵器森立。中間八張方桌和圓桌上擺設 董、銀器、玉飾;設彈詞班和唱曲班,演奏小藝人皆銅制,持銀質管弦和打擊樂器,極其精。尤其是京劇班,銀質戲曲人物個個神形兼備,栩栩如生。這些小擺設展出十多天,參觀者絡繹不絕。

●重陽●
九月初九重陽節,為登高節日。男男女女登上山巔,飽覽秋色、各家還製作登糕饋贈外與兒童。登糕諧“登高”,也稱作‘重陽糕”,意含步步高升。糕為米制,由大小不一圓形糕壘塔狀,上插米塑戲曲人物和金旗銀花,為兒童所喜愛。

●除夕● 
臘月初開始,民家就已為過年作準備;下旬至除夕,更有各種民俗活動。
    搗年糕
自十二月半起,民間開始搗制米糕、含糖的稱“糖糕”。不含精稱“水晶糕”昔時良燦米制成、糖糕製成各種形狀有印有狀元圖像,也有製成元寶狀、大型塘糕元寶,重數斤,上插銀花擺設于中堂。有些人家制糕、桶糕、炊糕諸種米制食品。
    購年貨
每至臘月,家家戶戶忙於添上各種食品、衣服、用具。至年邊更大量購置魚肉雞及糖果、貧苦人家不惜典當衣物置食品過年。新中國成立後,每至年邊,商業部門舉辦商品展銷,讓利於居民。
    送灶神
臘月廿三、廿四晚上,各家送灶神上天、是夜也稱“小年夜”、送灶神時,在灶頭放水果、糕點與麥芽糖,請灶神“上天言好事,落地保平安”、麥芽糖是必備供品,說灶神嘴被粘住,不會說人家壞話。祭後糖果分給兒童、此俗已廢。
    分鄉 守歲 壓歲
農曆歲末,俗稱“三十日”、外出者即千里迢迢亦回鄉與家人團聚。 晚祀祖,擺分歲酒,即年夜飯、菜肴主富,有芋頭、魚(都含“有餘”意)、年糕;十冷盆盛于紅高腳碗內,表示“十全”、是夜居民住舍各處遍點紅燭、油燈稱作“歲燈”、家長給幼輩分壓錢(也叫壓歲錢),置於枕下。納福避邪、晚間全家大小圍坐燈前,談笑嬉戲以“守歲”。至午放“關門炮”。

 

 

台北市溫州同鄉會

www.micaze.com

www.gzzzn.com

www.antalyaci.com

www.tozum.com

pornofb.com

starpornx.com

izmir escort

escort eskişehir

lezbiyen porno

escort bayan

kaliteli takipçi satın al

instagram takipçi satın al

takipçi paneli

trendyol takipçi satın 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