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市鹿城區概況
參.風景名勝
江心嶼
江心孤嶼,俗稱江心嶼,位於溫州市區北面甌江之中,總面積約7萬平方米,東西長,南北狹。古時為兩個小島。南朝宋初郡守謝靈運曾登上孤嶼,寫下“亂流趨正絕,孤嶼媚中川。雲日相輝映,空水共澄鮮”名句。唐季以還,嶼上逐漸建成梵宇和浮屠。咸通七年(866),於西山東麓建淨信禪寺。宋開寶二年(969),又於東山西麓建普寂禪院,並先後建西塔、東塔。南宋建炎四年(1130),宋高宗趙構為避金兵南下,曾駐蹕普寂禪院。
紹興七年(1137),僧清了奉詔來江心嶼設壇傳經,率眾填塞中川,兩嶼遂連接為一;填塞處,建寺,名中川寺,通稱江心寺。未久,高宗賜名為龍翔興慶禪寺,奉為“宗室道場”。其後,外國僧侶也慕名來參禪膜拜,至明清兩代,仍絡繹不絕。 江心嶼遍佈殿堂亭榭,甚富古跡,且古木蔥蘢,風景秀幽,向有“甌江蓬萊”之稱。各代詩人題詠詩詞就有500餘首;如唐代詩人李白、杜甫、孟浩然、張子容、韓愈、張又新等均有名篇佳作詠及孤嶼。
孤嶼主要景點有:
【江心寺】 現存之江心寺為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重建,面積約2870平方米,分前、中、後三殿。前殿為金剛殿,東西有長廊,兩端置鐘鼓樓。今宋代古鐘尚存。中殿為正殿,最為壯觀。殿內供奉釋迦牟尼塑像。殿內檻聯匾額,琳琅滿目。正柱聯為宋王安石撰並書。後殿三聖殿,殿額與對聯皆為弘一法師所書。寺院大門兩邊有題為宋王十朋撰書的疊字聯:“雲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長長長長長長長長消”(念“yun, zhao chao, zhao zhao chao ,zhao chao zhao san;chao,chang zhang, chang chang zhang, chang zhang chang xiao”)。由書法家方介堪正楷重寫。寺周古木參天,景色清幽。1983年列為中國對外開放142座重點寺院之一。
【東西二塔】 東塔位於孤嶼東峰山,始建于宋開寶三年(970);西塔位於西峰山,始建于唐咸通十年(869)。雙塔對峙挺拔,有凌雲之勢,往來船隻,遙見二塔便知已到溫州市區,從而雙塔亦成溫州風光的標幟。
【宋文信國公祠】 位於江心寺東面。南宋德佑二年(1276),文天祥自元兵押解途中脫險來溫,留居中川寺,作《北歸宿中川寺》詩。明憲宗成化十八年(1482),邑人為紀念這位民族英雄就義200周年而建此洞。祠內原有文天祥石質雕像和名人題詩碑刻,後被毀壞,僅存清人秦瀛《宋文信國公造像題記》碑。1981年整修,回廊鑲嵌《正氣歌》及20塊後人憑弔詩詞碑刻,並有聯雲:孤嶼自中川,逝水難消亡國恨;崇詞足千古,英風猶挾怒濤鳴。
【浩然樓】 位於文信國公祠東側,明萬曆八年(1580)建。樓為木結構三開間重簷歇山頂,造型別緻。樓名取意文天祥《正氣歌》中”浩然”二字。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以唐代詩人孟浩然曾游江心嶼,易名為孟樓。光緒元年(1875)重修時,仍複名為浩然樓。登樓遠眺,甌江上往來的巨輪小帆,以及市區鱗次柿比房屋與海壇、翠微諸山,一覽無餘。
【興慶寺】 原名淨信院,又名西塔寺院。宋高宗駐蹕孤嶼時,改稱興慶。重建于清嘉慶年間。寺兩側有琉璃泉,泉水清冽,為溫州三大名泉之一。寺牆內有橄欖一株,相傳明萬曆十五年(1587)為郡守衛承芳所植,今尚結果累累。溫州市博物館建於此寺,常年展出歷史文物。
【澄鮮閣】 在西塔山南麓,原名水陸閣,始建于北宋崇寧元年(1102)。明萬曆十年(1591)重修時,取謝靈遠詩句意,改名澄鮮閣,系二層三間木構建築。
【象岩與獅岩象岩】 在嶼東江中,因石色潔白,鼻長似象而得名。獅岩在嶼西江中,因石呈翠色,似一隻雄獅於此盤踞。
【江心公園】 在江心孤嶼西首,始建於1974年,1990年基本建成。公園由小飛虹景區和歡樂城兩部分構成。小飛虹景區有湖面0.4多公頃,臨湖建有亭、台、廊、榭。小飛虹橋橫跨湖上,夏放荷花,秋綻桂子,四季飄香。歡樂城由民間集資建成,占地1.26公頃,內設遊艇、電動遊戲器械等娛樂設施。
【盆景園】 占地0.42公頃,置中、小型不等的盆景,風格各樣,古拙雅緻;還堆徹一座縮微的北雁蕩山合掌峰、觀音洞大型盆景。
孤嶼東首,尚有建於清光緒二十年(1894)英國駐溫州領事館舊址。
寺觀廟宇
【江心寺】
在市區江心嶼 。南宋紹興七年(1137),蜀僧清了填平中川,建寺於上,名中川寺,習稱江心寺。明正德和清乾隆問,寺字兩度為颱風所毀而重建,今寺字基本上為乾隆五十四年(1789)所建,建築總面積達3000多平方米。凡三進。一進稱天上殿、單層重簷歇山頂,80年代重建,左右有鐘鼓樓。二進為圓通殿,五開間加東西廊,三山式重簷懸山頂,內供奉觀音大士坐像及普賢、文殊諸菩薩像。天王殿與圓通殿間為畝許天井,東西為兩廂龐,各五開間,單簷懸山頂。後進為三聖殿,羊簷歇山頂;東西有廂樓,為僧舍、客舍。又寺西首有方丈樓,面闊原為九開間,修建後為七開間,二層硬山頂;東西為三開間廂樓;前有圍牆、門台,自成院落。
【天寧寺】
舊名報恩孝光禪寺,在今鹿城區天寧巷底。宋政和間(1111~1115)改今名。明初逆川大師受戒於此。景泰(1450~1456)後多次修建,俗諺說“外有護國、太平,內有嘉福、天寧”的溫州城內城郊四大寺院,此為其一,今僅存一殿,面闊三間,石柱木梁架,重簷歇山頂,兩簷間磚砌廻廊式欄杆平座,宛若樓臺。屬於清代建築。
【東甌王廟門台】
在今鹿城華蓋里。為紀念西漢初東甌王騶搖,明成化十三年(1477)改東嶽廟為東甌王廟。今存磚石結構門台。門台平面呈八字形,懸山造頂,三間式,通面闊9.8米。青石台基高0.4米,中間設垂帶踏跺。明間門額中嵌楷體直書“東甌王廟”青石匾,左右次間作成照壁式。1985年照原式維修。
市區山嶽
【華蓋山】
遙望山形如華蓋,面積9.13公頃,海拔56.8米,位於鹿城區東面。山巔舊有華蓋樓,後改建為江山一覽亭。明嘉靖年間重建,萬曆年間復建,易名大觀亭。解放後經多次休茸,登亭可眺望全城風光。大觀亭西側建有“吉林義士王希天君暨溫處旅日蒙難華工紀念碑”。紀念1923年被日本暴徒殺害的華工。1944年紀念碑被日寇搗毀,1993年重建。西麓有蒙泉,味甚甘冽,俗稱硯觀槽,是城內三大名泉之一。1981年冬,在蒙泉右上方建造玉華亭。華蓋山東南入口處,工農兵雕塑像聳立林中。山上東,西兩面分別建有華蓋亭和夕照亭,山北有臨望亭。滿山樹木蔥蘢。
【海壇山】
俗稱上岸山,瀕臨甌江,南與華蓋山相望,海拔32.5米,面積6.57公頃。山巔原有楊府廟,1973年在楊府廟舊址四周劃山地1.5萬平方米,建造國際海員俱樂部。1982年建望潮亭。1985年,共青團溫州市委在山上建愛民模範趙爾春塑像紀念碑。1988年7月建抱月亭。南面支肇慈山有南宋著名思想家葉適(1150-1223)墓,解放後曾重修,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毀,1981年重建。
【積穀山】
位於中山公園內,面積0.92公頃,海拔38.7米。山頂一亭系名積穀亭,後改稱留雲亭,1987年重建。山腰有雲輝亭和駐鶴亭,南麓有飛霞洞,傳說晉人劉根在此修煉仙道,乘赤霞飛往天臺。山景清幽,有’山之勝甲一郡’之譽。
【郭公山】
位於鹿城區西北隅,原名西郭山。據傳東晉郭驥曾登臨此山察看地形,選址建城,改稱郭公山。面積7.5公頃,海拔17.2米。西麓金沙嶺腳直達甌江邊沿,山腳有白蓮塘等古跡。因缺乏管理,山地被居民侵佔,已成層層重疊的住宅區,山景全非。1998年遷走居民,植樹種草,山景與江濱路景緻連成一片。
【松臺山】
海拔39米,面積4.23公頃。山上蒼松林立,頂平如松。唐元和中建有淨光寶塔,又稱淨光山。唐高僧永嘉宿覺大師軼後葬此,宋太宗曾賜’宿覺名山’匾額。山坪有冰壺道院和仙人井(古稱上井,又稱松台仙井)。山麓東有金沙井,南有妙果寺,西有落霞潭,北有普覺庵。上山石級,原為汪仲笙,方冠英籌款修建於1937年。1982年夏,僑胞潘娟妹和部分僑眷捐資重建。1984年8月,旅法華僑任岩松,潘元祿合建松綠亭。山下防空坑道,闢為遊藝場。
【巽山】
舊名宸暨山,海拔38.4米,面積1.35公頃,位於鹿城區東南隅。山巔文筆峰,原有明代建造的雁塔,年久傾斜,1974年備戰挖洞受震而塌倒,山上舊有魁星閣(文昌閣),驂鶴亭。近年來,由當地老人集資建成觀音閣,幸福亭和晚香亭。
【翠微山】
翠微山又名太平山和擔水山,海拔57米,面積27.5公頃,南接鹿城路,北靠江濱西路,其中南北向翠微大道將翠微山分為東西兩部分。據《爾雅》解釋:以山色蒼翠幽微而得名“翠微”。翠微山巔是溫州最大的革命烈士陵園,山麓有格局完整的大寺院,此外,山中還有諸多寺、廟、閣、亭、廊,以及一些服務設施、戶外活動場所等。
【西山】
一名甌浦山,又名金丹山,山巒起伏,層峰疊嶂,包括雪山,錦山,彌陀山,蓮花心,外營盤山,底營盤山,總面積225.9公頃,海拔173米。從北至南,松,樟成林,間有竹柏紅楓濃蔭覆底,蒼翠鬱茂,為避暑勝地。設有市氣功療養院。
【楊府山】
別名瞿嶼山,獨峙江濱。面積37公頃,海拔139.8米,山上建有楊府廟,舊時香火頗盛,山以廟名。楊府山表土黃壤,部分開墾為種植園地,黑荊樹成林。南麓為農民集資建造的金山公園。
公園
【中山公園】
在市區公園路東端,面積5.09公頃,其中水面面積1.33公頃。1927年為紀念民主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拆除城牆,依傍積穀山,闢建公園。新中國成立後,即予修建。公園大門內屹立白鹿雕塑,取古時建城“白鹿銜花”傳說,園內有中山紀念堂,建於1936年11月。1987年投資38.85萬元,重建二層古典樓閣,雙層重簷,周體回廊。公園的南端有積穀山,山的西麓,謝靈運任郡守時,於此建樓造池,留下“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的名句,後人遂稱其樓為“池上樓”,池為“春草池”。現存池上樓係清時所建。公園四周另有湖心亭,景行橋,九曲橋,各具特色。1951年在公園的東南隅積穀山下,創建兒童樂園,占地面積0.41公頃。1952年建露天音樂台,供群眾聯歡演出。
【九山公園】
九山公園是綠帶式湖山公園,包括松臺山,九山長堤和九山內外河。面積10.5公頃。九山長堤係利用舊城基擴建而成。南起清明橋,北至維通橋,長達1.22公里,寬22.6米。堤中央為8米寬的瀝青路面,兩旁綠樹成蔭。長堤北端建頤壽亭,中段臨水建露天亭榭,名長樂亭。南端松台山西麓建門欄亭。長堤外河,係古城的護城河,寬10-12米。長堤內河稱九山湖(俗稱九山河),南端河面寬廣,水深三篙,永不枯竭,名落霞源,是天然的游泳場所,60年代國家跳水隊曾於此河邊設高臺作跳水表演。
【金山公園】
坐落于楊府山麓,面積0.4公頃,建築面積710平方米,係楊府山塗村農民於1983年集資19.5萬元建成,俗稱農民公園。園內建有以迎賓閣為中心的金山亭,議事廳,老虎洞,小水池等景點,並有老虎,梅花鹿等一組動物雕塑,面積雖小,設計精巧,造型別緻,獨具一格。
【馬鞍池公園】
坐落于馬鞍池東路南側,東接西前河,西臨小南路,南靠匯東橋底和城南大道,面積12.7萬平方米,其中水域4.7萬平方米,是城市中型公園。馬鞍池公園的建成,將為都市人提供一個清新,典雅,寧靜而又具有現代文化氣息的公共場所。
【景山森林公園】
坐落于鹿城區西山(一名甌浦山),其範圍:東,南以西山山腳為界,西至渚浦嶺,北接雙樂居住社區,總面積3.48平方公里,最高點外營盤山,海拔173米。松柏遍佈,山形優美,翔雲峰原有護國寺,創建于南宋建黃年間(1127-1130),是溫州四大叢林之一,護國寺西側原有紫霄觀,1963年在紫霄觀址建雪山飯店,1979年在雪山飯店對面建景山飯店,1997年森林公園建設工程啟動,至年底已完成公園東大門,游泳池,網球場,觀城遊道,建築小品,香港回歸紀念林(紫荊花林)和江楓園,櫻花園,茶花園,金錢松園,桂花園,竹園等,1998年原華蓋山動物園遷入景山森林公園,占地300畝,按國家二級動物園標準設計施工。景山森林公園將成為溫州市民遊憩的好去處。
【楊府山公園】
楊府山城市公園位於甌江之南,主城區北側,整個地塊被黎明東路、加州路、學院路、府東路四條城市道路圍合,公園總占地1000多畝,一期800畝,為敞開式公園,有山、有水、有景、有觀景平臺、有文化遺址、有遊樂設施,各出入口附近設有地上地下停車點。場地內的楊府山海拔139.8m,山頂視線良好,可俯瞰甌江及整個溫州城全貌。公園內綠樹成蔭,鳥語花香,將成為市民休憩的好場所。
白鹿洲公園位於溫州市區南塘河畔,錦繡路與飛霞南路的交匯處東南角,北靠錦繡路,西連飛霞南路,東臨南塘河,通過兩座優雅的橋樑與南塘風貌區相連。白鹿洲公園作為溫州市市政府的重點專案,與南塘街組成了溫州人的會客廳,深受市民的喜愛。內部河道蜿蜒交錯,並且有固定班次的水上巴士經停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