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任理事長 姚琮將軍
──創設台北溫州同鄉會
孫尚志
文武學歷完整
姚將軍出生於學術風氣濃厚的瑞安縣仙降區讓金村,該縣文風極盛、人才輩出,南宋浙東學派代表人物抗金深明民族大義的葉適就是瑞安人。將軍幼讀詩書,有深厚的國學根柢,及從國學大師藏書家孫詒讓遊,學業大進,且接受新式教育,就讀中學更培養了西學新知。
清末政治腐敗,將軍青年時醉心革命思想,投筆從戎,於年十八,入浙江講武堂,再考取保定軍校速成班二期,與先總統 蔣公同期同隊同學,並進陸軍大學深造,其學歷無論文武教育皆非常完整,宜乎受統帥所倚重。且早具民族思想,傳承中國學術傳統。
追隨革命前途似錦
辛亥革命成功建立中華民國後,總理孫中山先生本誠信原則,於清帝退位時就謙辭臨時大總統;並薦袁世凱入代,及民國五年袁世凱竟不明革命情勢而登上洪憲皇帝寶座,於時蔡鍔雲南起義,反對帝制各省響應,革命軍人姚琮將軍返浙江任討袁軍參謀長,驅逐擁袁的督軍朱瑞。
及民國十三年孫總理創辦黃埔軍校,特任蔣公為校長,姚琮任軍校第一縱隊大隊長,後調校長辦公室主任,輔佐蔣公辦理教育重任,貢獻良多。及蔣公宣誓就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舉兵北伐,就調派為總司令部副官長參與機要,任重道遠。
當北伐軍抵定東南,奠都南京,因清黨而有寧漢分裂的政治紛爭,蔣公一度下野,時革命軍與直系孫傳芳隔江對峙數月,勝負未定,情勢嚴重,當此重要時機,姚琮將軍於京畿重鎮晉任警備第一師師長兼南京要塞司令,拱衛南京而安定地方。關係北伐成敗的龍潭大戰,一舉擊敗孫傳芳大軍,北伐加速成功,功勳彪炳,而轉任首都警察廳長,陞階為地方大員。
及民國二十一年一二八淞滬之戰,十九路軍對抗日軍,陳銘樞、蔡廷鍇成了抗日英雄的新聞人物,不幸釀成閩變,姚琮將軍以軍委會副官處長兼溫州警備司令,因家鄉人地熟悉而膺此大任,人望益隆,定謀定策,運籌自如,不久敉平閩變,又建大功。
七七盧溝橋事變爆發全面對日抗戰,時任軍事委員會管理部副部長的姚琮將軍,定謀調集大軍於淞滬大戰,雖傷亡慘重,但亦打破了日軍三個月征服我國的狂想,於戰略上顯示了中國軍隊有抗戰的實力,亦其獻替有功。
其後南京無法回守,全面轉進,阻止日軍不敢西犯達兩年之久,我軍得以部署一切,從容再戰,憑其韜略深遠,亦獻策定謀有功。
抗戰勝利復員功成身退,初派任復員委員會主任委員,後膺選制憲國大代表及第一屆國大代表。
隨軍來臺而退休,先後以戰略顧問、國策顧問終其一生,晚年服務社會,任溫州同鄉會理事長,並享天倫之樂。
立功立德立言的不朽儒將
前文於追隨革命一節對其立功有所敘述,其於軍委會辦公廳副主任任內曾奉派宣慰蒙古,以安邊陲亦著奇功。
姚將軍忠孝傳家,亦篤昆仲深情師友厚誼,鄉里稱道,其至情至性,出乎赤子之心。至於對鄉里回饋,迭襄義舉,樂善不倦,其於地方立德方面可列舉者:曾建新渡橋、遼垟亭,並於曹村至新渡橋江流周圍十五里間建造陡門十座,有助農田水利,增加生產惠及鄉人,並請乃父雁秋公購大奧山土地數頃建造義塚,贈送鄰里之貧困者,另慨捐良田二百畝,創辦完全小學的姚氏家祠,就學者,一切費用全免,藉以培植後進,樹德尤深。
將軍既通舊學,又受新式教育,既擅詩文,亦工書法,嘗要大老賈景德及名士陳散原唱和,其詩宗杜甫;文則法韓愈,多載道之言,書宗漢隸魏碑,自成一格,所著日本警政考察記,史迻,飛靈雜誌,味筍齋文鈔、詩鈔,眾所傳誦。至所撰辛亥革命補遺一文,刊於浙江月刊第一卷第五期盛讚周承菼功遂身退,較之當年浙軍八十一標代理採統朱瑞共同光復杭州,再參加聯軍光復南京而繼任浙江都督,但為德不卒,拜表勸進袁世凱稱帝寵賜勳爵並封將軍,卒被逐而於三十六歲短命死矣,其立言公正足可諷世,綜上所述姚琮將軍乃立功立德立言不朽的儒將,可當之無愧。
福祿壽三全的福將
姚琮將軍有陳、洪兩位夫人,有十二位子女(七子五女),除大公子寧生傳其衣缽,畢業中央軍校十四期的革命軍人外,其他五子,菊生工學博士、沛生醫學博士、建生會計學士、遠生工學碩士、炳生企業管理碩士、學潛文學士;五女之中董春文學士、筱蘭農學士、幼蘭化學博士、麗君教育碩士及圖書館學碩士、亞蘭亦留學美國,可說兒孫滿堂,福澤綿綿。其仕途通達,多年以來為層峰股肱,官居要職,晉陞中將,其福澤厚矣。來臺後退居閒曹,以戰略顧問、國策顧問,盡其餘年,將軍通情達理養生有道,且淡於名利,因此益壽延年,享壽八十有八,亦是難得的壽翁了。今唯臺北市溫州同鄉會,承其餘緒,發揚光大,豈不遺愛永留人間?
姚琮將軍乃極資深的革命軍人,於反對袁世凱的帝制,及北伐抗戰卓著功勛,立功立德立言而成了三不朽的革命儒將;且是福祿壽三全的福將,其先後期同學周承菼雖少年得志,立了大功,晚年同來臺灣安享餘年,兩者相較姚琮的功業則可說尤勝一籌了。
(節錄自浙江月刊三五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