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琦 君 簡 介
琦君,原名潘希真,一九一七年七月出生於溫州市甌海區澤雅鎮,台灣著名散文作家,二OO六年六月六日在台灣台北逝世,享年九十歲,公祭時,時任台北市長馬英九親臨悼念,台灣當局為她頒發褒揚令。
琦君,一歲喪父,四歲喪母,由大伯父潘國綱(字鑒宗)、大伯母葉夢蘭撫養成長。潘鑒宗一九一三年畢業於保定陸軍大學,成為陸大校長、陸軍總長段祺瑞得意門生,同窗有:李濟深、蔣介石、呂公望、沈鳴烈等。潘在段部曾任中校參謀,不久調任浙江督署上校參謀,一九一五年改任浙江陸軍第一師參謀長,是年奉派出洋考察,一九一六夏,四國宣佈護國討袁。嘉湖鎮守呂公望任都督兼省長時,潘晉升第二師少將旅長。一九一七年七月張勳復辟,潘為“討逆軍支隊長”得悉張已被擊退,即回浙江軍部。一九一九年一師長童保暄病逝,潘遂為師長,晉級中將。一九二四年由於軍閥之間派系火拼,孫傳芳乘機卒部回浙,潘通電下野。一九二五年二月,段祺瑞不顧孫中山先生的反對,召開了“善後會議”,段電告潘“赴京加上將軍銜列席會議”,並掛了一個執政府“參議”的虛銜,嗣後十幾年潘分別居瞿溪與杭州,三七年抗日戰爭爆發,攜眷由杭返溫,一九三八年七月病逝於瞿溪潘宅莊園,終年五十七歲。
琦君丈夫李唐基一九二一年十月十五日出生於四川鄷都縣,一九四五年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經濟學系。一九四六年調派台灣接收日產紙業公司,任賬務股長。接著曾任台灣金銅礦務局,台灣油輪總公司、招商局會計課長、財務處長等職。一九七六年調派美國紐約跨國公司財務長、陽明海運公司會計處長(總會計師),一九八七年退休,一九九O年偕琦君回大陸探親期間拜訪了全國政協副主席程思遠、著名作家冰心,一九九二年再次回大陸,應邀拜訪了中國人大副委員長雷潔瓊,專程到浙江千島湖拜謁琦君恩師江南一代詞宗夏承燾之墓。二○一三年十二月於淡水馬偕去逝,享年九十三歲。
琦君,一九四一年畢業於杭州之江大學中文系,江南一代詞宗夏承燾高足,畢業後曾在上海滙豐女中任教。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她回到家鄉。一九四三年應邀到永嘉縣聯中任教,一九四五年抗戰勝利重返杭州,在母校任教,一九四六年在蘇州高等法院工作。
一九四九年五月去台灣,任台灣高檢處司法行政部編審科長等職,一九六九年後,在台灣中央大學、文化大學執教,此間勤奮寫作。她從一九五四年第一本散文、小說合集《琴心》出版開始,陸續出版了小說《菁姐》、散文集《煙悉》、《三更有夢書當枕》、《桂花雨》等。一九六四年她獲台灣文藝協會散文創作獎;一九七O年《紅紗燈》獲台灣中山學術基金會文藝創作獎;一九八五年《琦君寄小讀者》獲臺灣兒童讀物金鼎獎;同年《此處有仙桃》獲台灣“教育部國家文藝獎”等,她被評為台灣“國寶級作家”。在琦君散文篇章中有十四篇作為範文選入台灣中學語文教本中,陪伴著三代人的成長。一九九二年《翡翠的心——琦君散文精選》由大陸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在全國發行;一九九四年《琦君散文》由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一九九八年琦君最晚一本也就是第五十五本散文與評論合集《永是有情人》在台灣出版;二OO一年,中篇小說《橘子紅了》由李少紅導演改編成二十集電視連續劇,播出後轟動海峽兩岸。
琦君少年時代在古鎮瞿溪度過,到台灣以後,因她懷念故鄉風土之情切,在她很多散文作品,憑兒時記憶,描寫許多魂牽夢縈的故鄉事、故鄉人,其中包含著甌越文化內涵的民情風俗。在琦君的遊記見聞散文中如:《故鄉的江心寺》、《憶中蘇州》、《西湖憶舊》、《何時歸看浙江潮》等篇章中,不僅僅是著力於景色的描繪,更是懷著那分深切的鄉愁之感,而牽動了台灣同胞思鄉的心,引以共鳴,而且還能激發世界各地炎黃子孫思鄉愛國心。這才是琦君作品能在二十世紀台灣現代文壇史上立足、紮根的重要原因。
二OO一年十月“琦君文學館”在她的故居——三溪中學正式設立開館,她本人出資在三溪中學設立“琦君文學獎”,文學館的設立把她五十年耕耘精華,全部獻給故鄉人民,並與故居傳世共存,為兩岸文化交流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