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人)與臺灣

溫州(人)與臺灣

溫州人與臺灣之關係,由來已久。清末民初臺灣在甲午中日戰後,《馬關條約》割讓臺灣,其時以有溫台經貿活動,但僅為民間個別交易;日據時期, 鄉籍先民,不虞困苦艱難,引朋呼友,群來臺灣基隆,從事勞力謀生,到金瓜石採礦打工,幾近2500人;抗日時期,溫台兩地隔絕,貧病殤難喪生者數百人,現 在基隆芳金泉寺尚有殘破遺骨這204人,溫州同鄉會特於2002年8月立碑安葬,每年秋季祭祀,以慰鄉靈。

抗戰期間,日人南侵,破壞海運,但溫台間仍有帆船通航及漁撈作業;1945年臺灣光復,溫州地區為最早來台貿易之船隊,頗為昌盛,基隆港區碼 頭,滿泊溫籍帆船,市區出現多家溫籍店鋪,更多碼頭搬運勞工,幾近萬人,鄉音處處可聞;1949年,溫州各界人士轉輾來台多達數萬人,散居各地,除刻苦勵 勞,自行謀生,鄉誼更發揮互助合作克服困難的作用。其中,溫籍工商企業界熱心人士于1958年7月27日正式成立了臺北市溫州同鄉會組織,作為聯誼活動及 服務中心,加強凝聚鄉情,舒鮮鄉思,以謀鄉親在台未來發展的商談據點,由政要姚琮(味辛)、倪文亞、李一飛、張強(毅夫)、陳國聰、林競, 企業家吳壽松(昌濤)、林松年、元孔茂、林永嘉、陳鴻書(賓候)、邵康等諸公組成第一屆理監事會,公推味公為首屆理事長、毅公為常務監事,聘任許雲飛為首 屆總幹事。此時,臺北一隅,溫州人將逾5萬人,臺灣全省將近8萬人(含1955年平陽南麂去台人員5000人)。一甲子生養休息,通婚娶嫁,子孫繁衍,推算在台溫州人加倍,似不為過,同鄉會正接洽有關單位及鄉親協助調查,以查明實際人數。

溫州人在臺灣政治、法律、文教、新聞、科技企業各界都有傑出的人才,對臺灣的社會與經濟建設,有極大的貢獻,獲得人民的推崇和肯定。下面簡單介紹其中傑出人士,資料收集不全,盡可補充。

 

政治界

 

姚 琮(1889-1977) 字味辛,浙江里安人,陸軍中將, 1907年考入保定通國陸軍速成學堂第一期,習馬科。畢業後任陸軍第二十一鎮第八十二標排長,1911年參加辛亥革命,後任連長、教練官、浙江陸軍講武堂教官,1915年考入陸軍大學第四期,畢業後任浙江督軍公署參謀。

1918年任浙江陸軍暫編第一師第一旅第二團中校團附,1920年9月3日暫編浙江第一師(師長潘鑒宗)第一旅第一團上校團長,後兼海門要塞司令。 1924年離職。1926年1月去廣東,任黃埔陸軍軍官學校上校軍事教官,6月任校長辦公廳主任,1927年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副官長,同年任警備師師 長,兼南京要塞司令。1928年4月13日任首都員警廳廳長,12月26日兼任南京市公安局局長,

1932年4月13日任軍事委員會第三廳副官處處長,1933年11月兼任溫州警備司令,1934年任軍事委員會第三廳中將副廳長兼任副官處處 長,1936年1月1日授予四等寶鼎勳章,1月23日敘任陸軍中將,7月9日授予國民革命軍誓師十周年紀念勳章。1938年任軍事委員會管理部副部長、代 部長、後任軍事委員會辦公廳副主任。1943年任內蒙古宣慰使。1945年任復員委員會主任委員。1946年任制憲國大代表。1947年當選為第一屆國民 大會代表,1948年9月15日任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會中將委員。

1949年去臺灣,1952年10月22日假退役,改任“總統府”國策顧問,後任溫州旅台同鄉會會長。 1977年10月5日在臺北病逝。

    倪文亞,前臺灣立法主管部門負責人(立法院院長),樂清虹橋人,1903年生,2006去世,享年103歲。乃曾是在台溫州人中人瑞,歷任要職,為溫州同鄉會名譽理事長,在台鄉親,至為崇敬。

蕭 錚,故臺灣土地銀行董事長,對臺灣土地改革,推行三七五減租、耕者有其田,至今尚為農民所懷念。

黃理通,故陸軍中將,溫州市區人,連任五屆同鄉會理事長,服務鄉親,不遺餘力。

胡 炘, 故中將侍衛長永嘉人,曾任同鄉會理事長兩屆。

林  彬,故臺灣司法行政主管部門負責人,樂清人

林仲連,前陸軍中將退輔會副主任委員(原臺灣第六軍團中將副司令官)平陽(蒼南)人

陳立中,前臺灣內政主管部門副署長,文成人,曾任同鄉會理事長兩屆,現為名譽理事長,皆對臺灣軍事治安功績卓著。

 

文教傳播界

 

南懷瑾:享譽海內外當代著名的國學大師,樂清人,畢生致力於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與傳播。(簡介略)

馬星野,故臺灣通訊社董事長,平陽人,致力新聞事業,歷任大學新聞系教授。名允偉,讀小學時改名偉,筆名星野。 出身書香門第,幼承家教,早具文學根底。14歲考入浙江省立十中,為教師朱自清所賞識。朱曾引李商隱《宋玉》“何事荊台十萬家,獨教宋玉擅才華”句在其一 篇作文後作評語。1926年,以同等學力考入廈門大學,次年又考入南京中央黨務(後改政治)學校。畢業後留校任同學會總幹事,不久隨教務長羅家倫至清華大 學任校長室秘書,曾與陶希聖等編輯《政治與民眾》刊物。1931年被派往美國密蘇裏大學新聞學院深造;畢業後在華盛頓國會圖書館作半年研究,於1934年 5月返國。同年秋,應中央政治學校之聘,在該校講授《新聞學概論》、《新聞事業經營與管理》等課;次年負責籌建新聞系,出任系主任。抗戰時期,隨學校遷往 重慶,又在系內添設新聞專修科和專修班;1942年,兼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新聞事業處處長。抗戰勝利後回到南京,初任中央宣傳部特派員,旋任中央日報社社 長。1947年被選為新聞界國民大會代表。次年出席聯合國首次世界新聞自由會議,會後訪問美各大報社及通訊社。1949年淮海戰役後,隨中央日報社遷台 灣,繼續任社長。1952年,調任“中央設計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旋任第四組主任。1959年9月,任駐巴拿馬國“大使”。1964年,回臺北接任“中央 通訊社”社長,後改任董事長。1972年當選臺灣“中國新聞學會”理事長。曾獲韓國漢陽大學法學博士學位、美國密蘇裏大學新聞學院“傑出新聞事業終生服務 最高榮譽獎”、巴拿馬共和國一等大綬勳章。1985年6月被聘為“總統府國策顧問”。晚年多次發表懷念故鄉親人和師友詩文。在《呈南懷瑾先生謝贈鄉味》七 絕中雲:“拜賜蓴鱸鄉味長,雁山甌海土生香;眼前點點思親淚,欲試魚生未忍嘗。”1991年3月11日病逝於臺北。著有《新聞學概論》、《新聞事業史》等 10餘種。

胡頌平:1904-1988,樂清虹橋人。1922年考入溫州省立第十師範學校,曾師從朱自清、馬孟容等名師,1926年考入 廣州中山大學。1933年任國立同濟大學校長室秘書。後任胡適的秘書和助手,直到胡適逝世為止,歷時近四十年。1949年去臺灣。著有《胡適之先生晚年談 話錄》,該書為研究胡適的必讀書。余英時先生稱為“是中國年譜史上一項最偉大的工程。

王益滔,故臺灣大學農學院兼農經系主任,樂清人,後任教授,致力於臺灣農經及土改,造福農民。

林 尹,故臺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系主任,里安人,及其子林耀曾,均執教中文,傳道授業,臺灣中文學界,多系其門下弟子,一脈傳承,弘揚中華文化。

陳 偉,故明新大學教授,蒼南人,歷任高中教師,為專業教育家兼愛國詩人。

金惟純,現任商業週刊集團總裁,永嘉人,更為傳奇人物,一生尋根,終得如願以償,在當前雜誌界極具影響力。

陳嶽舟,現任雜誌協會秘書長,文成人。

黃美序,文化政大師大教授,樂清人。

潘希真(琦君)西洋戲劇翻譯名家,文學家,甌海人、為當前文壇國寶,後返台定居淡水,2006年6月7日去世。代表作品有《三更有夢書當枕》《桂花雨》《細雨燈花落》《讀書與生活》。

 

科技企業

 

徐賢修,故臺灣清華大學校長,臺灣科會主委工業研究院懂事長,永嘉人,1980年推動新竹科學園區建立,備極辛勞,帶動臺灣輕工業之轉型,電子工業之發達,居功厥偉,尤以物色大量人才返台創業,更具影響;張忠謀,台積電懂事長,則由其力邀擔任工研院長;其子徐遐生,現繼任臺灣清華大學校長,父子齊名,傳為佳話。

 殷之浩,故大陸工程公司董事長,蒼南人,從事建築也有成,曾任世界營運工業聯合會會長,其次女殷琪,繼承公司事業,並創辦臺灣高鐵。

何朝育,正大集團董事長、甌海三佯人,夫人黃美英、龍灣蒲州人,在台發展尼龍及纖維實業成功,1990年返鄉捐贈文教事業與醫院公益捐款,總額超過1.1億元港幣,嘉惠人民,特受表揚。其子何紀毫擔任總經理及溫州同鄉會副理事長多屆,服務鄉親,致為誠。

 吳昌濤,昌集團董事長,溫州市區人,自同鄉會創會迄今,擔任常務理事職務逾47年,謙沖圓融宅心仁厚,鄉親感激,長期從事工商 貿易,相關事業多達13家,為最具實力的企業家之一,1992年返鄉捐贈文教事業及造橋、築路、賑災、救難,1998年賑長江水災10萬美元,子亦猛,亦 寬、亦圭均事業有成,各負重責。

 張姚宏影,日月光集團董事長,樂清人,為同鄉會名譽副理事長,1992年投資溫州建設開發高級社區,推動了溫州城市的東移,並捐贈人民幣4500萬元興建文教、體育及支持戲劇、旅遊、殘障事業,極具貢獻;其子張虔生、張洪本現任日月光半導體公司董事長和總經理,至為發達。

 鄭錫華,康寧醫院董事長,溫州市區人,其子鄭重,均經營醫院及康寧生活事業,並在溫州投資房地產及開設百貨公司,極有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