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清 白石三月初十會 源自南宋馬道陳氏祭祖

樂清 白石三月初十會 源自南宋馬道陳氏祭祖    

陳存平

日臨東北三七關

寇思滿人歸滿還

睡獅朦朧神奇起

中興夏興注堅強

一年一度三月初十會市在三月十五過後,隨著商販們離開,喧囂的市場也恢復了昔日的寧靜。白石三月初十會市歷史悠久,起源於南宋七里港馬道陳姓族人祭祖而形成。

陳姓太祖名友諒,字信甫,號樸庵,生於一一八五年,卒於一二五四年,陳友亮兄弟五人,長伯兄求規,字員甫,號棋石,官至戶部主事,次仲兄求矩,字方甫,號平岩,三兄求魯,字質甫,號漫溪,五弟友植,字益甫。

求魯和友植兩人皆是南宋嘉定 十六年同科進士,求魯殿試榜眼,官至大理寺少卿,現樂清方前山建有陳求魯紀念館和御賜松溪里以行旌表的牌坊。

陳友諒出身官宦人家,弱冠年娶白石錢易直之女為妻,白石錢姓是吳越王錢鏐後裔,亦是名門望族,所以陳錢兩家門對戶當,據上代傳說,陳姓太婆出嫁時不願上轎,其父錢易直過來問女兒,為何不肯上轎,其女說:「馬道近海,一馬平川,無有山巒,將來自己百年之後,無有厝以墳塋的山地。」其父聽說後對女兒說:「此事容易,我白石三面環山,隨意給你一片山林即可,你可以派人在龍山上鳴鑼,凡是能聽到鑼聲的山林都歸你所有,作為你的陪嫁。」女兒見父親答應陪嫁山巒,才上轎而去。事後錢家將白石龍山一崗山巒和龍灣內水田四畝都做女兒的陪嫁(過去有誤傳隨嫁僅山林四畝,實際應該是龍山一崗山巒,龍灣內水田四畝),馬道陳族得錢家龍山一崗山巒之後,族裡規定陳姓後裔人等百年之後都可以免費安葬在龍山任何地方,厝以墳塋,外姓人不得安葬龍山,故陳姓後裔從南宋至民國末年,白石龍山的龍頭、龍灣、北爪、南爪等山巒中埋葬著陳姓數以千計墳塋,現在也到處可見。一直到解放後,政府將全國所有土地收為國有和集體,馬道陳姓才停止了安葬白石龍山的風俗習慣。

陳友亮和錢氏夫人逝後兩人都合葬在風水極佳的龍頭,也就是現在的龍山湖西側,中雁蕩風景旅遊售票口處,建有陳友諒紀念堂。

陳姓裔孫為追思其太祖恩德,每年清明期間,及三月初十去白石龍山祭祀,白石灘頭有四十七畝地屬於陳姓族人祭祀所有,故名馬道灘,其河夾即為馬道夾,並建有船埠頭,也叫馬道埠,並且在灘頭建有更衣亭,更衣亭後因戰亂而毀,遺跡至今蕩然無存,其馬道灘解放後被白石鎮,當地村民建為居民住宅,只有河夾尚在,仍稱馬道夾。

過去陳姓族人,每年三月初十數十艘木船到白石時,號炮聲響,其馬道夾中其他船隻紛紛退讓,自動離開,讓陳姓船隻靠岸,馬道灘上人山人海的行人和遊客都紛紛讓路,讓抬著三牲福禮的祭祀隊伍順利通行。

馬道陳族從南宋開始,除文革十年動亂而停止了上墳祭祀,其餘歷朝代從未間斷。現居住台灣年過八十高齡的國民黨員陳希明先生,每年三月初十都是趕回家鄉參加一年一度的祭祖活動,到龍山陵前焚香,叩首作揖。

白石錢姓和馬道陳族是八百年姻親,從南宋開始就禮常往來一直延續到今,從未間斷。千年姻親,天下絕無僅有,實在難得。每年三月初十馬道陳姓上墳祭祀時,錢姓族人都在灘頭設有雁山香茗和紅棗湯,施以接待,陳姓上墳船隊尚未靠岸,錢姓族人已鞭炮、爆竹燃鳴,熱烈迎接,其場面十分隆重,附近山里村民一來觀看熱鬧,二來帶些山貨和農耕用具參加會市交易,百餘年以後,在元朝末年,黃華南宅,南姓太祖南遇福逝後亦安葬在白石馬道灘千米以外的田岙之中,同時也選在三月初十上墳祭祖,使白石三月初十會市更加熱鬧,規模久之也更加龐大。

麗水竹木,景德鎮瓷器,永嘉農具、竹製品、大荊鐵器、中草藥以及福建和台州商販的百貨和手工藝品都是趕來參加會市進行商貿交易,熱鬧會市也是人們逛會市購貨物的大好時機,以往三月初十會市初九擺攤,十一散市,現在隨著人流量的增加,三月初十柳市電器城以及廠礦都放假讓員工來趕熱鬧,所以初七、初八即開始擺攤,三月十五收攤散市,時間有一星期之久,白石三月初十會市目前是浙閩兩省規模最大、最熱鬧的大會市。

白石會市正逢陽春三月,風和日麗,桃紅柳綠,山花爛漫時候,也正是人們踏青郊遊的美好時光,你若進入中雁風景區,眼前展現是群山環抱,山谷幽深,峰巒重迭,樹木蔥蘢,松柏成徑,翠竹成林,懸崖峭壁,瀑布泉聲,空氣清新,環境優美,道觀、古剎多處分布,如果沿小徑登上中雁巔峰道士岩,有一種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放眼遠眺,大地纖陌,甌江如練,使人心曠神怡。

因馬道陳族祭祖而形成的白石三月初十會市,年年如期而至,在政府的引導下更加完善有序地發展,白石人文歷史和馬道陳姓宗族文化以及中雁美麗風景這將成為人們美好地記憶,並留下光輝地歷史。

(刊登於溫州會刊17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