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首個民間燈文化博物館開館

溫州首個民間燈文化博物館開館

2014年03月17日 09:49:56 來源:浙江日報

  由溫州人張金成投入300多萬元籌建的溫州首個民間燈文化專題博物館終於免費開館,首期展出煤油燈、馬燈、汽燈、酥油燈、吊燈等各式燈具350多盞,年代最遠的可溯至漢代。

  當下的收藏界中,把玩古燈的並不多見,尤其是對曾經身為浙江山地小輪車職業運動員,跨越1958級階梯登上88層上海金茂大廈並創造新吉尼斯世界紀錄的張金成來說,中間的轉變過程更是惹人遐想。

  當記者來到位於甌海區南白象塘河旁張金成的書房中,就被眼前的收藏驚呆了:中國古代至今的各種燈具擺滿了書房的各個角落。“光這間小屋裏的燈具就有數千盞,相關史料三千餘冊。”張金成說他的每一件藏品都有一個值得回味的故事。

  2007年的一天,張金成從一個上海人手裏發現了一張1924年產的溫州光明火柴廠“十文”牌火柴標。“十文”牌,是當時十盒火柴綁在一起賣十文錢而得名的。小小火柴標,卻是溫州“光明之路”的重要物證。張金成三番五次上門去求購,但都無果。他理解這些藏品是收藏家40年的心血,不在乎錢,只在乎意義。從今以後,張金成只要有機會去上海都會帶一些溫州特產去看望他,跟他交流自己的一些想法。2010年,鍥而不捨的張金成終於感動了這位收藏家,把自己珍藏的這枚“十文”火柴標送給了他。

  功夫不負有心人。短短幾年間,張金成已經把兩萬多盞流散在各地的古燈“帶回來”了,其數量之多,品種之全,在全國也很難找到第二個人。

  持續的收藏顯然帶來了資金上的壓力。2008年,他從別人手裏轉租了瀕臨破產的南白象農家小院餐館。這個小小的院落成了張金成夢想與現實結合的地方。他在這裏一邊經營農家菜,一邊收集整理古燈,以農家菜館微薄的收入來供養古燈管理和日常的開支。

  隨著手上藏品不斷增多,農家小院這個小小的展館已無法容下兩萬多盞古燈。那些堆在倉庫裏、不見天日的古燈,讓張金成看了內心愧疚,感覺自己對不起這些古燈。他日思夜想要給古燈找個好歸宿。由於張金成收集古燈在全國聞名,很多地方找他洽談,承諾幫助他建燈文化博物館。四川建川博物館館長、汶川地震博物館館長樊建川更是熱情邀請他前往四川建館,答應無償提供20畝地給他建中國燈文化博物館。

  面對這些誘人的條件,張金成幾夜輾轉反側,思慮再三,最終還是婉謝了這些熱心人,依然決定把燈文化博物館建在自己的家鄉甌海,就建在農家小院後面的湖邊。

  幸運的是,張金成的這個想法得到了社會各界和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甌海區政府專門委託溫州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對農家小院沿湖一帶進行規劃設計,這裏的80余畝地塊上將建成一個大型的博物教育主題園區。按照規劃,這個博物館主題公園,除了燈文化博物館外,還有溫州塘河文化生活館、溫州石雕造像館、溫州老行當體驗館、溫州甌窯博物館等5大主題館和一個青燈書院,以及水上戲臺、桂花園、環湖石堤、園林步道等配套設施。

  “我要把我這些年收集的物品都放在這裏,讓這裏形成一個博物館聚落,發揮博物教育的作用,人們走進這些主題館,可以靜下心來思考和欣賞,青燈書院則專門為大家提供展館內展品的資料,供人查閱學習研究。”這是張金成對於古燈的期許。

黃松光 周吉敏 童樺

(本文來源:浙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