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溫台民企合作新路徑
探尋溫台民企合作新路徑
——第二屆海峽兩岸民營經濟創新發展論壇側記
溫州日報 2015.7.9
7月8日上午,在第二屆海峽兩岸民營經濟創新發展論壇上,兩岸嘉賓暢所欲語,共謀發展新路子。
跨過一灣淺淺的海峽,搭起一個大大的平臺。昨天(7月8日),第二屆海峽兩岸民營經濟創新發展論壇在溫舉行,來自海峽兩岸的專家、學者、企業家會聚一堂,以新平臺、新動力、新思維為主題,共同探討民營經濟中小企業創新合作、轉型升級的路徑,助推海峽兩岸經濟的繁榮發展。
新平臺——創新示範區令人期待
昨日,海峽兩岸民營經濟創新示範區花落溫州,為溫州帶來了“海峽西岸東北翼增長極”“兩岸產業對接的高地”的新機遇。這一嶄新平臺顯然讓各方充滿期待。
康奈集團副總裁鄭萊莉表示,海峽兩岸民營經濟創新示範區可以在先進製造業、資訊以及科技方面進行示範,“溫州製造業迫切需要轉型升級,很多外部企業,包括臺灣企業,可以與溫州的製造業進行對接,在設計、研發及商貿等領域都有大量合作的機會。”
上海社科院臺灣研究所中心主任、浦東臺灣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盛九元認為,對於中小企業來說,隨著環境的變遷,創業需要更前沿的資訊、更便利的眾籌平臺、更好的技術平臺、更高端的人才交流平臺,“因此,‘平臺’是海峽兩岸民營經濟創新示範區最重要的特點。這個平臺的建設需要政府、企業共同努力,真正打造成溫台合作中無障礙交流的集聚點,為兩岸特別是溫台中小企業的合作、創新創意提供更好的條件和基礎。”
針對平臺的打造,廈門大學臺灣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非建議:“創造良好的環境,讓企業少辦事情、少找政府,讓企業根據市場規律配置資源,這是溫州建設示範區可以借鑒的。”
國家發改委地區司副司長鄒勇說:“當前,溫州各項改革創新持續推進,正處於轉型創新的關鍵時期,要將示範區建設與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加強與周邊地區的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帶動麗水衢州等地的發展,共同推動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建設。”
同時,他建議,示範區建設可以充分借鑒臺灣經驗,如臺灣建立了中小企業信用保障金和中小企業聯合輔導中心,溫州可以結合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在支援中小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上進行探討和實踐,並積極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
新動力——青年創意引領未來
說起創業創新,青年是當之無愧的主力軍。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非直言:“在資本氾濫的時代,創新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方向。老一輩企業家在資本運作方面有經驗,但是在文創和‘互聯網+’等領域則是一片空白,這些領域需要靠青年人來推進和發展。”
在論壇上,臺灣文創榮譽理事長李永萍暢談起文化創意產業和青年創意。李永萍曾在2013年牽頭成立“臺灣文化創意產業聯盟協會”,對於文化產業頗有研究,“如何用活動策展來帶動地方創意產業取得群聚的效果?我建議兩岸在合作中,利用綜合性的活動取代原本的招商引資。綜合性活動的模式,能夠促進商業在藝術之間的發酵和交流,從園區角度來說,也可以從產業園區轉型為觀光概念的園區。”
李永萍還為與會人員帶來了一個全新的概念——pop-up shop,就是短期商店的意思,“從歐美到日本、臺灣都很流行的一種模式,短期商店因為不用承擔很大的房租和各種風險。”她認為在文化創意的發展中,可以引入這樣的模式。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長、研究員張承惠則提出,未來兩岸可以在金融創新方面開展深入合作,比如金融人才培訓、金融監管、產品創新和機構合作等方面。
新思維——現代服務業空間巨大
如何在兩岸合作上開拓更廣闊的領域?不少與會人員提到了服務業。“從我個人學術領域和接觸年輕人的經驗來看,大陸未來五年服務業的機會非常大。”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執行長陳德升說,“在經濟的新常態下,一個地方不可能靠製造業的高速發展,所以服務業所提供的就業機會在現實當中成為需要。從統計上看,未來五年大陸服務業占GDP比重要從46%增加到56%,換句話說,服務業的空間非常巨大。”
同時陳德升認為,臺灣在過去現代化發展過程中,在服務業發展上有很多成熟的經驗,可以與大陸的發展空間密切結合起來,“最大的問題在哪里?在於怎樣改變大陸服務業的服務DNA,把服務意志真正體現出來。另外還有一個挑戰,就是服務業的進入門檻不高,在大陸的市場下可能會暴露很多不足,因此也需要把好的合作夥伴整合起來,增加成功的可能性。”
在土生土長的溫州人鄭萊莉看來,現代服務業發展空間確實很大,“溫州的製造業在全國已有較高的份額,但是包括資訊服務、科技服務、金融商務、現代物流、商貿會展等服務業還是存在著種種不足,有創意、有市場高回報的服務業的開發能力還是相對比較薄弱的。因此,溫州可以進一步利用臺灣服務業的優勢,大力推進創新工廠、創客空間、社會實驗室、智慧小企業的基地等發展。”